氣體放電燈的原理:
氣體放電燈放電發光的基本過程分 3個階段:①放電燈接入工作電路后產生穩定的自持放電,由陰極發射的電子被外電場加速,電能轉化為自由電子的動能;②快速運動的電子與氣體原子碰撞,氣體原子被激發,自由電子的動能又轉化為氣體原子的內能;③受激氣體原子從激發態返回基態,將獲得的內能以光輻射的形式釋放出來。上述過程重復進行,燈就持續發光。放電燈的光輻射與電流密度的大小、氣體的種類及氣壓的高低有關。一定種類的氣體原子只能輻射某些特定波長的光譜線。低氣壓時,放電燈的輻射光譜主要就是該原子的特征譜線。氣壓升高時,放電燈的輻射光譜展寬,向長波方向發展。當氣壓很高時,放電燈的輻射光譜中才有強的連續光譜成分。
氣體放電燈的結構:
各種氣體放電燈都由泡殼、電極和放電氣體構成,基本結構大同小異。泡殼與電極之間是真空氣密封接,泡殼內充有放電氣體。氣體放電燈不能單獨接到電路中去,必須與觸發器、鎮流器等輔助電器一起接入電路才能啟動和穩定工作。放電燈的啟動通常要施加比電源電壓更高的電壓,有時高達幾千伏或幾萬伏以上。采用漏磁變壓器,或用啟動器可以滿足上述要求。電弧放電一般都具有負的伏-安特性,即電壓隨電流的增加而減小。如將放電燈單獨接入電網,燈泡或電路元件將被過電流毀壞。放電燈和鎮流器串聯起來使用才能穩定工作。鎮流器可以是電阻、電感或電容。通常在直流電源時用電阻鎮流、低頻交流電源時用電感鎮流,高頻時用電容鎮流。